有句話叫“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”。所以,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撒謊,很多家長就會很緊張。孩子很早就撒謊不一定就是壞事。國外有個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孩子越早說出讓人相信的謊言,那他可能會在同齡人中表現(xiàn)更優(yōu)秀。因為想說一個讓人相信的謊言,需要這么兩個條件:
一是孩子要理解別人的想法。
因為大部分孩子在三歲之前,都不會換位思考,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是一樣的。舉個例子,兩個三歲的小孩在玩玩具車,一個小孩趁另一個不注意,把玩具車藏沙發(fā)底下了,他不知道這樣對方就找不到玩具車了,而是認(rèn)為自己把玩具車藏起來了,對方也應(yīng)該知道玩具車藏哪了。很多小孩子因為找不到玩具吵起來,就是因為這種思考方式。所以如果三歲小孩有換位思考的能力,智商肯定很高。
另一個是他要把自己真實的想法緩存起來。
這種大腦的緩存能力可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的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謊,但能“騙過”大人的孩子不多。那些能說出讓人相信的謊言的孩子,大腦執(zhí)行功能比別的孩子強。這個腦部的功能讓他們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更強,所以他們能把一些信息存在大腦里,用更高層次的腦部思維來撒謊。
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為什么要撒謊呢?
原因可能是,兩到三歲的孩子語言能力剛起步,通常說話沒有什么邏輯,所以容易讓人覺得他們在撒謊。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,分不清什么是真實的,什么是想象的。比如,他把餅干吃了之后,可能會和媽媽說“爸爸吃了我的餅干”。這其實不是在撒謊,而是因為他分不清想象和現(xiàn)實,覺得餅干可能是爸爸吃的。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撒謊,家長用不著那么緊張。
孩子四歲說謊就和三歲不一樣了,這時候他們已經(jīng)能區(qū)分現(xiàn)實和想象了。四歲是學(xué)語言的最好階段,孩子撒謊更像是一種炫耀,家長不用大驚小怪,但孩子撒謊的時候,要告訴他說實話和說謊話之后別人的感受,讓他知道自己說的話會影響別人。
如果孩子5到8歲了還總說謊,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,研究表明,孩子常常為了逃避一種不好的感受而說謊。家長這時候除了關(guān)注這種行為本身,更需要看到孩子謊言背后的需求。
遇到孩子撒謊該怎么處理呢?
這里有個孩子撒謊的案例。有個家長說自己6歲的孩子學(xué)會偷錢和藏錢了,但孩子不承認(rèn)自己偷錢,家長很著急,不知道怎么辦。這時候,我們先要知道為什么孩子要偷錢藏錢。因為6歲的孩子用不著花錢,錢對他來說沒什么意義。
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是幼兒園做了個主題活動,孩子們可以用錢換東西帶回家,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了解錢的用途。所以孩子其實不是喜歡錢,而是因為錢能換東西。而且孩子用錢換東西之后,還會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,所以他想用錢換更多讓家長開心的東西,并且得到夸獎。那為什么要用偷和藏呢?主要是因為這是孩子目前能得到錢的唯一方式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知道偷錢會讓父母傷心,他們沒辦法把行為與別人的情感聯(lián)系起來。
所以,在這個例子里面,家長要先搞清楚孩子撒謊的動機,等孩子解釋之后,告訴他撒謊對父母情感的直接影響,要給孩子臺階下,別糾結(jié)孩子承不承認(rèn)撒謊,重要的是讓他知道家長的感受是什么。別說撒謊的懲罰,告訴他說實話的好處。
針對孩子早期的撒謊提了幾條建議:
一是家長平時要多“說實話”;
二是交流前要確認(rèn)自己的情緒是平靜的;
三是別想一勞永逸,孩子早期的撒謊,主要是分不清真實和想象。不要總是責(zé)備孩子“撒謊”,而是幫他們區(qū)分理解的誤區(qū);
四是盡量別把孩子的早期撒謊行為上升到道德高度,要告訴孩子撒謊會讓聽的人不愉快,在孩子撒謊的時候,讓他自己想想解決方案;
五是不要給孩子貼標(biāo)簽,如果他覺得家長把他當(dāng)成一個“騙子”,他可能就不愿意說實話了,你要根據(jù)每次的實際情況去幫孩子解決問題。
|